原標題:峨眉云?;删常ǜ圃娝卧~去旅游)

峨眉山云海。劉勇攝
登峨眉山
李白(唐)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云煙萬態,晴光霞影。天地一線,霧繚青山。
初登峨眉,李白便被這秀絕天下的景象征服。“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此時的李白,只有二十來歲。在年輕的詩人眼里,蜀地雖多山,峨眉已絕倫。
駐足山下,仰首環顧,但見峨眉群峰疊嶂,翠煙縹緲,其陡峭險峻已然可見。“峨眉高出西極天”,尋徑上山,但見一路秀麗無儔,沿途皆景。清音閣下,溪流有聲,處處巖壑林泉;洪椿坪上,古樹正茂,樹木清蔭如云;白云峽內,怪石崢嶸,草木郁郁蔥蔥。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山中佳境萬千,如畫如詩,但皆過往一瞥。山頂云海,才是詩仙最愛:晴空萬里,深谷霧起,彌漫于山頂,遠眺而無涯。白云深處,峨眉諸峰若隱若現,猶如孤島飄零于云海。如遇風起,霧氣奔騰涌動變幻,猶如萬馬長嘶于九天。
沉浸于丹霞翠靄,陶醉在云山霧罩。登臨山頂,靜觀云海,仿佛心與天和,魂游太虛。“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仙家錦囊之術包容天地奧秘,超脫如李白,自然有尋仙訪道之心。
但此時的他正逢開元盛世,七尺男兒自當經世濟國。年輕的詩仙初出蜀地,對未來懷有極大的抱負。然而他愛上峨眉的秀美,在此竟逗留半年之久。這段時間,他結識了僧人廣浚。廣浚通曉音律,常與李白在峨眉山頂彈琴吟詩至深夜。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琴韻悠揚,云海飄拂,瓊簫相和,響徹群峰。但聽音律入耳,天地沉寂,只聞聲動林泉,如癡如醉。那一刻,縱有紅塵紛擾,俗世煩愁,卻已與詩仙無關。
廣浚所在的萬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廟之一,該寺中有后人所立廊亭,亭上木牌刻有“大唐李白聽琴處”字樣。如今坐于亭中,恍惚之間,似乎當年的琴聲千百年間未曾中斷,“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憑詩念古,竟有余音繞梁的錯覺。
當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多次懷念峨眉秀麗美景。“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但他再沒能回到峨眉,也無法重游云海,實現“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的愿望。今天的峨眉,草木依舊,青山依舊。遠去的詩人在云海間留下的篇章,已成為峨眉不朽的吟唱。(本版制圖:張芳曼)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