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記者孫葉 王利 滿朝旭)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對于中國品牌汽車來說,12月18日是記入歷史的一天,昨天(18日)奇瑞第500萬輛汽車下線,這也是第一次有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在乘用車產量上突破500萬輛。
500萬是什么概念?這么來說,北京機動車11月份的保有量已經達到了560萬輛,這500萬的概念相當于北京滿大街跑的都是奇瑞。
在如今風云變化、強手如林的中國汽車市場,這家第一個過500萬輛大關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對當今的車市、自身的發展以及行業的熱點都有著怎樣的研判?日前,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16年前的12月18號,當時那個“謀于陋室,成于荒灘”的小小汽車廠內也是掌聲陣陣,那一天第一輛奇瑞牌汽車下線。奇瑞這個名字是尹同躍當年從一堆候選名字中挑出來的,意為“出奇不意,帶著瑞氣”,從1997年建廠至今,大風大浪,大起大落,奇瑞有過輝煌的戰績,曾連續10年的時間銷量位于自主品牌的榜首,也沒少走彎路,以至于長期虧損,而走到今天正是源于不斷的學習和修正自己。
談到奇瑞發展上經歷的大起大落,尹同躍說,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早期我們高速發展,導致一些產品定位偏低,對于今天,我們走的很遠了,做的很好,但是別人還是停留在對過去狀態的認識,所以我們提出來體驗營銷,讓人們在駕駛中體驗我們在質量上下了什么功夫。對于如今奇瑞的定位,尹同躍表示,希望打造德國的工程師文化,像日本豐田那樣追求“工匠精神”,做任何事情都是精益求精。而公司戰略上就是要做品牌,品牌的基礎就是把品質做的到位,對標研究國外好車,觀致就是要瞄準德國的ABB(奧迪、奔馳、寶馬)全方位的比,我們就是要找差距,縮小差距,最后讓差距消失。
對標奧迪、奔馳和寶馬的觀致是汽車品牌里的小字輩,可卻是行業里的一個大熱點,自主品牌車企在國際的合作大多是和外國品牌成立合資公司引入成熟品牌和車型,觀致比較特別,奇瑞與以色列財團合資,從無到有打造一個全新的品牌,成為了中國汽車合資模式中相當特殊的一位,而觀致的團隊來自大眾、通用、歐寶、沃爾沃、福特、寶馬等眾多知名車企,當然,這錢也沒少投,2013年11月觀致第一款量產車型觀致3上市,但是上市后因銷量遠遠低于輿論預期而備受質疑,今年廣州車展,觀致推出了一款SUV車型觀致5,業內評論不一,聊起觀致,尹同躍特別有興致。
尹同躍說,觀致展示了整個豪華品牌的品牌建立和開發的精髓。過去一直以來期望“以市場換技術”,實際上核心技術永遠都是換不來的,不靠自己不行。我們選擇了一條非常艱難的路,但這條路給我們帶來的價值非常大。觀致盡管賣的不多,中國的媒體、中國的汽車人對觀致發展速度有一點不太滿意,去年大概6000多臺,今年大概1萬5千臺,但是作為一個豪華品牌,在歐洲這樣的發展速度是完全正常的,外方合作伙伴并不著急,只不過我們中國什么都是高速度的情況下,覺得有點難以理解。
除了傳統車型的研發外,最近這幾年,很多中國品牌汽車都在研究新能源車,而國家的各方面政策都在鼓勵新能源車的發展和使用,甚至十三五規劃建議里也非常明確提到了新能源車的發展,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尹同躍介紹了一些外界不了解的情況,“大家都在吹牛說自己是中國第一個做新能源的,我也吹把牛,我們是中國真正(最早)做新能源的,我們還沒拿到國家公告的時候就開始干新能源了,1999年我們就成立了一個新能源團隊專門開發新能源汽車,現在新能源的專利數是全球排名第三,大概現在有四款在開發的新能源汽車,明年要上市兩款,第一,國家的支持非常大,第二,環保會催化我們對環境的重視和對新能源車的喜愛。”
對于汽車的發展趨勢,除了新能源化外,汽車互聯網化也是業內公認的一大趨勢,近一年多來有的汽車企業開始嘗試和互聯網企業搞合作,自主品牌里比如北汽和樂視的合作,當然更多的還是爭論,互聯網企業會不會顛覆汽車這個傳統行業,到底是“互聯網+汽車”還是“汽車+互聯網”?
尹同躍認為,討論“互聯網+汽車”或者“汽車+互聯網”都毫無意義,最重要的是把中國產業打上去,解決效率問題,效率實際上就需要用互聯網思維或者是互聯網的技術加上汽車的技術結合起來,讓中國汽車的產業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能夠走在世界的前面。我們認為這是一種可能性也是一個機會,中國有幾個非常爭氣的互聯網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進行嫁接,進行無縫對接,然后聯合開發下一代智能汽車、下一代的新能源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