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9 14:45:53來源:央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程春雨
央廣網北京1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成為科幻片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而在現實中,它們離我們其實也不遠了。前天,在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說,吉利目前正在研究自動駕駛汽車。他稱,吉利的自動駕駛技術既保留了司機駕駛的體驗,又具備了自動駕駛的功能。
李書福還強調,這種自動駕駛功能與互聯網企業倡導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同。他提到了百度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這款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亮相。
從這段百度方面提供的視頻可以看出,這是一輛紅白裝飾的寶馬汽車,上面印著百度的logo,寫著百度自動駕駛的字樣,車頂上一個不停轉動的支撐架發出呼呼的聲音。據介紹,那是激光雷達,還有待進一步的小型化。根據百度公布的路測路線顯示,這輛車從位于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的百度大廈附近出發,駛入G7京新高速公路,經五環抵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隨后原路返回,全程都是自動駕駛,其中實現了多次跟車、減速、變道、超車,上下匝道,調頭等駕駛工作,完成了進入高速、匯入車流到駛出高速、也就是離開車流的不同道路場景的切換,最高時速達到100公里/小時。
“其實對于車來說,一旦進入到自動駕駛這個狀態之后,它其實在電腦在操控一個有輪子的工具。”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說起來輕巧,其實這一項目2013年就已起步,其技術核心是百度汽車大腦,包括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和控制四大模塊。據介紹,它能在厘米級的精度實現車輛定位,為自動駕駛的智能決策提供依據。
多年從事該領域報道的記者表示,與自動駕駛汽車不同的是,無人駕駛汽車沒有駕駛座、方向盤等一系列駕駛所使用的設備。事實上,目前已經研制成功的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只有谷歌一家。
那么,谷歌這款無人駕駛汽車究竟怎么樣呢?作為走在無人駕駛技術前端的美國,它有哪些代表性的無人駕駛汽車呢?曾在美國留學的李玚介紹,在1995年的時候,一輛由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制的無人駕駛汽車完成了橫穿美國的東西部無人駕駛的試驗,在全長5000千米的美國洲際高速公路上,整個實驗96%以上的路程是由車輛自主駕駛,而且車速達到了50到60千米每小時。在2014年谷歌在一項科技大會上推出了他的新產品,無人駕駛汽車和一般的汽車不同,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沒有方向盤和剎車,當時還處于原型階段,不過即便如此,他也展示了與眾不同的創新性能。與傳統的汽車相比,谷歌的這種無人駕駛汽車不需要人來操控,這意味著方向盤、油門、剎車等等傳統汽車必不可少的配件,在谷歌的這款無人駕駛汽車上統統沒有,取而代之的是軟件和傳感器。
美國人對于谷歌生產的這種徹底無人駕駛的汽車能不能接受呢?美國政府對此又是什么態度?
李玚介紹,谷歌這款無人駕駛汽車的起步比較慢,而且不爭不搶不超車,有些人認為這輛車太慢了,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表示非常地期待。除此之外,今年的12月16號,加利福尼亞州的汽車行業政策制訂者們第一次為全自動無人駕駛汽車制定法律,雖然說這項法律的最終結果讓谷歌公司感到非常受挫,但是無人駕駛汽車有望在兩年內上路,這已經不是空談。這份被廣泛關注,被稱作是無人駕駛汽車發展路線和規范藍本的管理條例草案當中,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首先給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機動車開了個綠燈,依據相關的規定,無人駕駛汽車最早可在2017年前上路行駛,這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在兩年內將正式上路,不再停留在無牌駕駛,實驗駕駛的階段。
事實上,傳統車企也不甘愿看著這個未來市場被互聯網企業們占領。瑞典的沃爾沃這個老牌車企去年也公布了自己的自動駕駛研發計劃,趕上了第一波先進浪潮。正在瑞典留學的尼羅蘭表示,瑞典也計劃兩年后讓自動駕駛汽車上路。目前無人駕駛汽車在瑞年已經投入測試和使用,沃爾沃在瑞典的哥德堡真實的交通環境下與真實的乘客進行了測試。瑞典交通局的研究人員在哥德堡市郊區建立了一條100米長的測試道路。瑞典的交通安全意識很強,交通事故的概率也是全世界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所以交通局對無人車的允許的范圍也是處于測試初期。瑞典人對于無人駕駛的接受度應該會取決于價錢和安全度。瑞典人對無人駕駛的態度主要分兩種,一部分人非常樂意接受無人駕駛,這對司機來說非常方便,另一部分則擔心安全隱患。目前投入的自動駕駛車輛已安裝了安全免裝系統,這讓追尾的概率驟減了30%,同時也削減了保險費用。在無人駕駛方面,瑞典交通局的計劃是在2017年,讓100輛無人駕駛汽車在瑞典哥德堡街頭行駛。
不甘落后的還有汽車生產大國--德國。德系三強中的奔馳甚至已經研發出了無人駕駛卡車。《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說,德國雖然在無人駕駛的技術上一馬當先,但對無人駕駛車真正開上路的制度研究還是相對謹慎的。
薛成俊介紹,德國各大汽車商均涉足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究,比如說大眾的TAP自動駕駛汽車研究項目,這也是歐盟智能交通高度自動化車輛研究計劃的一部分,有德國、法國、希臘、奧地利、瑞典、瑞士、匈牙利等國的汽車制造商、經銷商、研究所合作進行研究開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智能交通系統,提高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減輕駕駛人員的壓力,減少能源消耗,以及尾氣排放,從而更好的保護環境。就目前的進展來看,TAP在高速公路上可以以130公里的時速自動駕駛,但是還不能完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無人自動駕駛,仍然需要司機的配合,只能算作是半自動駕駛。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司機識別一些危險交通狀況,如車距、路標、車流密度、轉彎時的安全速度等等,這些目前還處于實驗階段,離實際運用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除了技術上還需要完善成熟以外,還有法律法規上的修訂問題,比如人工智能再先進,它畢竟還是機器,萬一出現了意外,發生了事故,怎樣來確定責任呢?是車主,經銷商,還是制造商?所以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自動駕駛汽車要真正走入百姓的生活,仍然還是一個美好的愿景。
|
-
|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