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2015產業互聯網大會現場。 李晨韻 攝

圖為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為2015產業互聯網大會致辭。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6月29日電 (記者 江耘 邵思翊)29日,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何亞非出席了在浙江杭州舉辦的2015產業互聯網大會。何亞非在代表主辦方致辭時表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和中國轉變發展方式、再次實現跨越式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契機。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的“互聯網+”概念,其核心就是產業互聯。
2015產業互聯網大會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承辦。本次大會以“大智移云,產業互聯”為主題,以“互聯網+制造”為核心,探討傳統產業在信息化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交流在云計算大數據方面的最新應用。國內領先IT基礎架構供應商華三通信為大會提供網絡支持。
大會是世界產業互聯網第一陣營中美德日的高峰對話:中國互聯網協會創會理事長、原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恒,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理事長理查德博士,德國聯邦投資貿易署駐華代表schoo,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智能無線研發首席科學家DirkReichelt博士現身杭州論劍。同時,GE、微軟、英特爾、IBM、西門子、寶馬、松下、阿里巴巴、華三、海爾、華為等名企高級負責人也均赴會。
大會還發起在浙江杭州成立中美產業互聯網聯合實驗室,旨在加強中美在產業互聯網領域交流與合作。
何亞非表示,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已經有20多年。這二十多年正是全球化迅速發展、中國經濟創造人類歷史奇跡的時代。互聯網改變了中國,中國影響著世界。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從來沒有像現在如此緊密!
“產業互聯網已成為時代的驕子,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何亞非表示,這基于三個方面的認知:
一是產業互聯網是信息化和產業化融合創新的載體,涵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生命周期,通過網絡提供全面的感知、移動的應用、云端的資源和大數據分析,重構企業組織架構,生產、經營、融資模式以及企業與外部的協同交互,實現產業間融合與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
二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是互聯網從消費、服務領域進入制造業的歷史節點,已經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是全球工業全方位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戰略發展的應有之義。
德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率先意識到互聯網在制造業的巨大發展潛力。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將生產設備聯網,靈活智能配置生產要素,將制造業向高度智能化轉型升級。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通過網絡、傳感器等技術,實現機器的連接,并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產業鏈和產業布局。
三是中國正處于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能制造”轉型的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時期,將互聯網與產業融合創新,實現產業信息化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數量已占世界前列,發展速度迅猛。
目前全球網民已超過30億人,美國等發達國家約占三分之一,發展中國家占了三分之二,其中中國就占25%。據估計,下一個30億網民中,90%將來自發展中國家,這其中又有20%來自中國。
對此,何亞非認為,發展中國家有明顯的后發優勢,世界互聯網格局將因此發生革命性變化,傳統制造產業面臨嚴峻考驗。“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新的工業革命中,誰能贏得網民,誰就是勇者,誰就是勝者。(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