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姚明提交了關注體育場館運營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列舉了目前國內場館運營方面的一些問題,建議各地在建設體育場館時“既要建好館,又要用得上,養得起”。為了舉辦2017年全運會,天津在團泊新城建成了體育基地,同時也對原有的體育場館也進行了提檔升級。進入后全運會時代,天津的體育場館如何火起來,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命題:如何搞好賽后運營
本著節儉辦賽的原則,在天津全運會所有58個比賽場館中,新建場館有22個,其他36個是通過對原有場館維修改造而來的。如何將眾多的全運會體育比賽場館進行賽后利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據悉,全運會體育基地場館每年的維護需要數千萬元,在今年10月完成場館正式交接后,第一步先達到收支平衡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有專家表示“大型體育賽事后的場館利用是世界性難題,舉辦過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會的國家都遇到過,全運會體育公園也不例外。所以,這個體育基地在設計時就做好了賽后利用的各種準備。”
答題:專業化運營,引入社會資本挖潛場館功能
“姚明提出的引進社會資本進行場館運營很有道理,很多場館的運營者都不是專業人員,也沒有相關經驗,很難最大限度發揮出體育場館的功能,挖掘出體育場館的市場價值。”天津本土民營體育場館管理公司“勤勤運動”負責人秦紀剛對記者說,姚明提到了很多體育場館開放時間不足的問題,“作為民營企業,我們恨不得24小時都開放,因為服務配套提供得好,就可吸引更多人來健身,場館的效益才有可能最大化,場館的運營才更有活力。”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場館開始青睞專業的場館運營人才,在全運會體育場館運營團隊中,有一些是體育產業集團專門招聘的在國外大型體育場館工作過的專業人員,他們會將優秀的管理和服務模式帶到天津的體育場館。
附加題:多業態融合打造“體育mall”
一年多來,勤勤運動一直在努力摸索提高利用率、拓展市場的辦法,在保證場館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商業運作,以降低運營成本。例如,勤勤運動二宮體育中心形成了一個“體育mall”,里面不僅有羽毛球館、乒乓球、壁球等體育場館,還有全國連鎖的健身會所,周邊還有體育用品商場、足療、美容、餐廳等配套設施。近兩年,勤勤運動一直在天津尋找合適的體育場館、良好的健身俱樂部品牌,而且還開進了商場、社區,比如一些劍道館、跆拳道館、瑜伽館等,與購物、健身結合形成了“體育mall”。
“如果未來高校的體育場館也能夠全面開放,甚至交給專業的場館運營團隊來管理和維護,應該可以滿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同時也減去了高校在體育場館養護方面的重擔。”秦總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