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專訪褚時健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這句廣告語讓“褚橙”打動了很多人。曾經的“煙王”褚時健,十年磨一劍種出的橙子,人們稱之為“褚橙”,然而,今年褚橙遭遇“滑鐵盧”:果子不僅大小不一、顏色不均,就連一向標榜的黃金配比甜酸口兒,不少人吃過后都感覺“酸味重”。網上的“口誅筆伐”更甚,面對幾乎一邊倒的負面評價,褚時健本人還未正式回應過。今年的褚橙到底怎么了?帶著這樣的疑問,近日,本報記者遠赴云南,專訪這位傳奇老人。
緣起
口感不佳,“褚橙”怎么了?
“去年吃過兩箱,果子很精致美味,印象非常好。盼到今年買了幾箱特級冰糖橙,還打算拿來送人。結果送到一看心就涼了一截,包裝紙盒皺巴巴的,打開一瞧青黃不一,大多傷痕累累。果斷退貨,很失望。”這是網友“七月流火”在微博上關于“褚橙”的一段評價。
類似的評論還有很多。北京市民張女士是“褚橙”的忠實用戶。從2012年“褚橙”在北京市場打開銷路起,每年她都要買上幾箱。“前幾年的橙子特別好吃,今年收到后,一打開我都震驚了,里面的橙子大小不一,顏色還是綠的。再一嘗,完全不是“褚橙”原來的味道,果皮還特別難剝。“褚橙”怎么了?”
張女士說,當年買“褚橙”,一是因為橙子確實好吃,再一個原因是因為橙子背后的故事——作為中國煙草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褚時健將地方工廠發展成世界級行業巨頭,臨近退休卻身陷囹圄。十幾年后,他以70多歲高齡重新創業,激勵和影響了無數人,“勵志橙”享譽大江南北。但是,今年的橙子難看難吃,張女士不知道是橙子本身的原因,還是電商環節出了問題,如果再這樣下去,明年她很可能不再購買。
對話
“謝謝大家,你們講實話。”
“謝謝大家!你們講實話。”12月17日一早,在位于玉溪市大營街的家中,一一看過記者用手機截下的負面評價圖后,褚時健不住點著頭,表情越發顯得沉重。
老爺子頭發花白,穿著一身墨藍色中式制服,端著保溫杯,腳蹬一雙薄底旅游鞋,這位88歲的老人從門廳向客廳沙發處緩緩走來。他精神很好,但走得很慢。老伴馬靜芬說,他身體不好,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前幾天,因為勞累,從160多公里外的哀牢山種植基地回到大營街的家時,雙腿都是腫的,這兩天才剛剛消腫。
倚坐在老式皮沙發里,他語速緩慢,有著老年人的含混并夾帶方言,不過,耳朵不背,思維也相當敏捷。不上網、沒有微博和微信,褚時健說,關于差評,之前曾有老友給他發短信,委婉地讓他“過問”一下今年橙子的質量,“我曉得我們的質量差。但是嚴重到這種程度,市場上的評論我知道的不多。”
按照柑橘類水果的生長規律,冰糖橙每年3月開花,4、5月份結果,10月末成熟。“9、10月份的時候,我就感覺今年的質量要出問題。果子的成熟期,雨水太多了,我也很著急。”褚時健說,個頭小、皮綠、酸甜不適中的問題,都是事實,他也想找個機會對消費者講講這個事。
評論中不乏一些并不善意的話,看過記者帶來的所有截圖后,褚時健站起身,背著手在客廳里踱步了許久。之后,他決定邀請記者一同前往哀牢山,實地走訪種植基地。
探因
今年雨水多 影響“褚橙”品質差
“可能因為是我種的橙子,頭幾年大家好奇都買來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過得去,我相信買了幾次人家就不買了。我們賣得也不便宜,要是品質不高,人家憑什么真金白銀買你一個老頭子的賬?”
汽車在一路顛簸中,沿著盤山道駛向哀牢山腹地。褚時健說,他知道現在“褚橙”在市場上很好賣,聽說有人拿它和當年的紅塔山煙相提并論,都是緊俏商品,他很高興大家這么抬舉。“所以,我一直和孫輩還有作業長們說,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種好,不然,人家的口水等著噴你。”
自稱是個急性子、心里放不下事兒的褚時健,沒料到今年的反常氣候會給“褚橙”帶來這么大的負面影響。“去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著我的果樹,半夜四五點就睡不著了,起來翻書翻資料,第二天叫上司機去找專家,一定要找到解決辦法。我想著,我這么認真,果子的質量不會不好吧?但是,今年這么多雨水,真是沒想到。”
李萬宏,云南農大碩士,現任“褚橙”莊園植保部副主任。“農業是靠天吃飯。”他說,哀牢山屬于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通常雨季分布在7、8月份。根據他們自設的氣象站監測,去年哀牢山地區全年的降雨量是611毫米,2013年是711毫米,2012年是850毫米,但今年氣候十分反常,截至11月就已經達到了1015毫米,降雨天數高達131天,對比去年,降雨天數只有90多天。在果子成熟的關鍵期10月份,僅這一個月雨就下了177.6毫米——雨水多,直接影響了橙子的品質。
應對
剪枝少肥 力保明年好品質
玉溪市氣象局稱,今年云南遭遇了強厄爾尼諾現象,極端天氣增加,雨季雨水少,雨季結束了雨水反而多起來。受此影響的不僅是“褚橙”,其他的農作物比如煙葉等,產量、質量也都受到影響。
雨水增多也影響到肥料的吸收。果園目前施行的是一年布兩次有機肥。因為今年雨水格外多,讓有機肥中的氮元素大量釋放,樹冠長得密密匝匝,相鄰的橙樹常會交叉在一起,導致陽光曬不到樹冠下方的果子,果子的顏色、糖分自然不好。
褚時健說,他種橙13年,當初布下的這些果苗間距過密,如今長大后又遭遇極端氣候,這些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是今年橙子品質低的根本原因。“今年吃了大虧,要改進這個問題。”褚時健說,12月初工人們已經開始著手剪枝工作,每棵樹的樹冠大小要減小50%,解決通風、透氣、采光問題。經過這幾年的不斷擴展,果園面積雖有上萬畝,但掛果的只有2400畝22萬多株橙樹,他決定把間距過密的那些橙樹全部砍掉,總量將涉及兩萬多株,同時,有機肥的數量也減至一半,確保明年的橙子品質。
不用拐杖,不用人攙扶,在果園中穿行,褚時健只是用手搭在助理的肩膀上慢慢前行。他說,如果明年雨水還多怎么辦?除了剪枝少肥外,他規定作業長們,不讓樹溝積水,及時將水排出。另外,在“褚橙”自營的電商方面,如天貓、京東,建立的時間很短,只有一年,經驗不足,發到全國各地的果品在流通環節有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到,所以,也出現來自這些客戶端集中反饋的壞果、次品果問題。“這些問題再不改進,明年可能還要比這個嚴重。也希望大家多給我們一些時間。”
記者手記
認真成就傳奇
“我是帶著問題來的。”這是我和褚時健老人見面后說的第一句話。“好!歡迎!”褚時健答得很干脆。關于這位傳奇老人,外界有太多的好奇。
采訪的那天清晨,送我去褚宅的一名當地出租司機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推動玉溪經濟發展20年,至少!”司機頭頂著一團亂發,看樣子像剛起床,衣服穿得也皺皺巴巴。
知道我要采訪褚時健,出租司機懇請我一定要給他發兩張褚老板的照片。司機說,他就住在距離褚時健不過兩公里遠的村子里,但是從來沒有機會見過他。“每當我跌倒爬不起來,看看這平淡但不平凡的老人,我就會有信心和勇氣面對一切。”臨別,司機發來的短信再次讓我吃驚不已。
“褚老板”,是當地人對褚時健老人的敬稱。經歷人生的低谷后,褚時健帶著他種的橙子重回人們的視線,每天徘徊在大營街附近等著拜訪的企業家、創業者不計其數。有人想從他那里得到智慧,有人想從他那里得到力量,有人想從他那里得到故事,有人想從他那里得到助力。
“褚老板這個人,不撞南墻不回頭,撞了還要仔細看看自己疤有多大。”一位好友這樣評價他。褚時健說自己數學不好,但涉及果樹的所有數據,他腦子里都有。種橙期間,遇到任何難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看書,經常一個人翻書到凌晨三四點。他不上網,但是每天看報、聽收音機。就算在山上,《新聞聯播》也是每天必看。
他說,時間過得太快了,轉眼他種橙也有13年了,除了有時果子受自然氣候影響他會發愁,其余基本沒有什么煩心事。“過日子要認真,對產品要認真,對周圍人也要認真。”這就是褚時健的人生箴言。
本報記者劉琳 文并攝 J015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