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風吹鈴響 古寺千年
“中國真正的第一寺在河北省南宮市,也就是我們的普彤寺。”“因為這個寺比白馬寺還早一年。” 中國佛協原副會長凈慧法師在1996年復建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致辭時說。普彤寺、普彤塔分別比洛陽的白馬寺和白馬寺的齊云塔肇建早一年和兩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2013年5月,普彤寺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彤塔在普彤寺西院,是一座呈八角形樓閣式九級實心磚塔。塔通高33米, “仰蓮鉆首式”葫蘆形鐵質塔剎,共4節,直插云端。塔每層各角均設有角梁,懸掛角鈴,風吹鈴響,清脆悅耳。
普彤寺坐落于南宮市西郊南宮湖畔,與萬畝省級濕地保護區毗鄰。普彤寺曾被毀,現在的寺院,是南宮市1992年重建而成的。漫步其中,蒼松翠柏間,殿閣崢嶸,洪鐘長鳴,法香遠溢,是一處歷史悠久的佛教道場。
關于普彤塔的建造年代,歷代《南宮縣志》中均有記載。創修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的《南宮縣志》曾記述“普彤塔在廢縣,漢明帝永平十年建,貞觀四年重修”,這里所指的“廢縣”是普彤塔所在的舊城村,即當時的縣城所在地。因為明宣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衡漳河泛濫,縣城淹沒被毀,被迫東遷重建,因此稱舊縣城為廢縣。
之后歷代修編的縣志,均采信這一說法,且文中沒有“傳”“聞”的字樣,這表明普彤塔建于永平十年的說法已經非常久遠,至少明清兩代對這一史實不存疑議。特別是1995年出版的《河北省志·宗教志》也據史料考證后明確指出:“建于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南宮縣普彤寺,由印度攝摩騰、竺法蘭主持修建。”
這一說法在以后出現的相關文物中也得到了證實。一個是1966年邢臺大地震時,從普彤塔震落下來的銅鑄觀音菩薩雕像背部銘文,明確記載,普彤塔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年。第二就是1992年,在重修普彤寺的施工中,發現的清光緒十一年《重修普彤塔廟碑記》碑,碑文寫道:“南邑之有普彤塔也,建自漢明帝永平十年,至唐貞觀四年,大耳禪師重建。基周三十二武,高十仞,為本縣十景之一,由來久矣。”
由此可見普彤寺、普彤塔肇建于永平十年是確定無疑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寺、第一塔。(許慶常 張范津)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