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趙琬微、丁靜、盧國強)隨著北京市第二次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發布,從12月19日7時至12月22日24時,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建議學校停課等措施再次啟動。十天之內,兩次“紅警”,顯示了一個城市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反應機制在加強。而對生活在這座特大型城市的人,面對的則是出行、上班、上課等各方面的諸多煩惱。
停課:家長的憂愁誰能懂
下周北京絕大多數中小學、幼兒園又將停課兩天。
一位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陸女士說:“已經接到學校的停課通知。臨時停課當然是出于關心孩子的初衷,可最現實的問題是,我要么請假,要么得找個地方把孩子托管。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怎么都放心不下。”
這遠遠不是最大的問題。馮女士的孩子是正在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接二連三的停課讓她憂心忡忡。“課程打斷,考試打斷,學校急,我們心里更急。除了嘆氣只能嘆氣。”
燈市口小學教師張芙蓉說:“作為班主任,我們很愿意學生按部就班地學習、復習,畢竟馬上要期末考試了,停課會影響課程進度。”她說,停課的時候,教師比平時還忙,一刻不敢離開手機,發現有學生提問即刻回復,微信快要爆了。不過小學生的年齡小,學習主動性不強。在家如果無人照看,學習質量還是難以保障。
不過她發現,特殊天氣下的學習生活,為孩子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機會。在最近提交的作文里,“霧霾”成為高頻詞匯,有的學生結合課文《科利亞的木匣子》中的故事談人生成長與變化,學會了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有同學在作文里寫道,以前沒有汽車的時候,大家能呼吸新鮮空氣?,F在有了先進的機器,我們卻因為污染不能上學了,一切都在變化。”張芙蓉說,這是孩子從親身經歷中學會了思考。
值得欣慰的是,面對頻頻停課造成的現實困難,北京161中學等一些學校的畢業班開始讓學生自己選擇在家學習還是到校自習,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一些家庭的現實困難和心理焦慮。
限行:公交負擔加重
北汽九龍出租公司李師傅說:“限行的時候叫車的人會多一些,車基本停不下來,干一天活可以抵上平時跑兩天的收入。”因此,他比較支持限行政策,認為這樣道路通暢,提高了車輛運行的效率。
記者采訪了解到,上次紅色預警期間,一些提供專車服務的公司要求其司機“無論是否限行”都要正常接單運營,如果因違反限行規定被處罰,由公司代為繳納罰款。由于乘客需求增加,一些專車司機即便被罰款也可以掙到錢。
交管部門表示,本次“紅警”期間將增派警力上路執勤,對故意違反限行規定上路行駛的車輛嚴格處罰。
上次紅色預警期間,為了方便市民乘坐公交車出行,北京市公共交通線路進一步提高運力,處于高位運行。北京地面公交平均客運量在1200萬人次左右,比上周同期增加約2%。全路網運量達1033.3萬人次,北京地鐵公司所轄15條線路達889萬多人次。
盡管深陷不便,但限行措施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市民的理解。住大興區黃村、在東城區建國門上班的私家車主李女士表示,發布霧霾紅色預警是為了讓人們盡量不要暴露在重污染的環境中。雖然單雙號限行使得上下班通勤較為不便,但畢竟是件有益且必要的措施。
數據顯示,首次紅色預警措施正式實施后的10個小時,各種污染物排放量平均減少了30%。
擔心:是否會頻頻出現“紅警”
一些受訪市民擔心,北京是否會出現經常性“紅警”?
景山社區服務中心項目總工楊圣建說,每次“紅警”后由于渣土、混凝土不能進京,施工的工程進度就如同被“掐脖子”一般停止了。如果經常出現“紅警”,很多單位肯定受不了。
“霧霾的成因說法很多,千萬別簡單‘歸罪’于汽車尾氣。”北京市民李女士說,很擔心將治理霧霾措施簡單化,將單雙號限行措施逐步固定下來。希望治霾舉措能夠多管齊下,“功夫應在‘紅警’之外”。
多位市民在接受采訪中反映:“即便在霧霾深重的冬季,開車經過河北保定等地仍然可以看到有人露天焚燒秸稈。”可見京津冀三地在治理霧霾方面應該聯合行動,而不能各自為戰。
根據北京發布的《北京市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環保專家認為,盡管各地治霾措施紛紛出臺,但大氣污染物超過環境承載力的根本性矛盾并沒有改變。要從根本上治霾,還需運用調整產業和能源結構等綜合手段,不能僅寄望于行政措施。(參與采寫記者胡浩、梁天韻)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