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日消息,1972年,在美國“阿波羅16號”登月任務中,“土星5號”3級火箭推進器墜落月球表面后從此不見蹤影。近四十四年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通過對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探測數(shù)據(jù)的研究,終于在月球表面發(fā)現(xiàn)該火箭推進器的墜落地點

1968年12月21日,從“阿波羅8號”飛船上拍攝到的一幅圖片,顯示了剛剛分離后的“土星5號”3級火箭推進器。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杰夫-普利西亞一直致力于搜尋太空失蹤物體,如人造飛行器。

普利西亞通過對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所拍攝的高分辨率圖像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了“土星5號”3級火箭推進器的撞擊坑。

“阿波羅16號”登月任務的“獵戶座”飛船和月球車,背景中是宇航員約翰-楊。

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工作人員在組裝“土星IB S-IVB-206”火箭。

1972年4月,宇航員查爾斯-杜克在月球上采集標本。

當初“阿波羅16號”登月任務中火箭推進器撞擊月球并非是一起意外事故,而是科學家希望通過撞擊收集地震波相關數(shù)據(jù)。(彬彬)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wǎng)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