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映的《模仿游戲》,再現(xiàn)了圖靈破解Enigma謎機、受到化學迫害等短暫而又傳奇的一生,讓更多人了解到圖靈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偉大貢獻,電影也奪得金球獎、奧斯卡金像獎等多項提名和獎項。
圖靈獎(A.M。 Turing Award),由美國計算機協(xié)會(ACM)于1966年設立,取名來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驅,這部電影(模仿游戲)的主角——英國科學家阿蘭·麥席森·圖靈。由于圖靈獎對獲獎條件要求極高,評獎程序又是極嚴,一般每年只獎勵一名計算機科學家,只有極少數(shù)年度有兩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貢獻的科學家共享此獎。因此它有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
獎金金額不算太高,設獎初期為2萬美元,1989年起增到2萬5千美元,獎金通常由計算機界的一些大企業(yè)提供(通過與ACM簽訂協(xié)議)。目前圖靈獎由英特爾和google公司贊助,獎金為250,000美元。
從1966年到2015年的48屆圖靈獎,共計有61名科學家獲此殊榮,其中美國學者最多,此外還有英國、瑞士、荷蘭、以色列等國少數(shù)學者。
組圖詳細的介紹了圖靈獎每位獲獎者的成就,以及獲獎的時間,在此向這些偉大的先驅致敬,也向那些默默無聞的學者致敬。

1982年獲獎,Stephen加盟多倫多大學并工作直到現(xiàn)在。他是NP完全性理論的奠基人,1971年發(fā)表Cook定理奠定了NP完全理論的基礎而獲圖靈獎。Cook是對計算復雜性理論有突出貢獻的計算機科學家之一。

1983年獲獎,創(chuàng)建了Unix和Plan 9操作系統(tǒng)。(圖左1)
1983年獲獎,丹尼斯·里奇與肯·湯普遜兩人發(fā)展C語言,同時發(fā)展了Unix操作系統(tǒng),C語言發(fā)明人、UNIX之父。(圖左2)

1984年獲獎,讓他獲得圖靈獎的這句話就是他提出的著名公式:“算法+數(shù)據(jù)結構=程序”。 這個公式對計算機科學的影響程度足以類似物理學中愛因斯坦的“E=MC^2”——一個公式展示出了程序的本質。Pascal之父,他創(chuàng)建與實現(xiàn)了Pascal語言——當時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

1985年獲獎,貢獻領域:算法理論,尤其是NP-完全性理論。

1986年,因在算法及數(shù)據(jù)結構的設計和分析中所取得的決定性成果,獲得圖靈獎。

1986年獲獎,研究能夠長期保存信息的數(shù)據(jù)結構,塔揚稱他們設計出來的這種數(shù)據(jù)結構為“持久性數(shù)據(jù)結構” (persistentdatastructure)。

1987年獲獎,科克的貢獻和成就首先是在高性能計算機的體系結構方面??瓶耸荌BM60年代推出的晶體管大型計算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計算機”(Supercomputer)型號STRETCH的技術負責人。Stretch包含15萬只晶體管,其速度比IBM上一個主流計算機型號IBM704快75倍。STRETCH首創(chuàng)的靈活的尋址技術、指令提前執(zhí)行(即流水線技術)、差錯校正碼ECC(ErrorCorrectingCode)等至今仍被廣泛使用著。Stretch共生產(chǎn)了8臺,被洛斯阿拉莫斯(LosAlamos)國家實驗室(這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著名的原子能研究中心)等機構所采用。

1988年獲獎,計算機圖形學之父和虛擬現(xiàn)實之父,伊凡·蘇澤蘭發(fā)明的電腦程序“畫板”是人們“曾經(jīng)編寫過的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份程序”。事實上,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交互式繪圖系統(tǒng)。這也是交互式電腦繪圖的開端。


1990年獲獎,貢獻領域:CTSS和Multics

1991年獲得圖靈獎。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方面,米爾納和戈頓等人一起提出了形式化邏輯系統(tǒng)的數(shù)學模型,實現(xiàn)了他稱之為LCF的一個系統(tǒng)——“可計算函數(shù)的邏輯”。另一方面的貢獻是關于并發(fā)計算(concurrentcomputing)和并行計算(parallelcomputing)的。

1992年度的圖靈獎授予當時任DEC公司高級研究員和主任設計師的巴特勒·拉姆潑遜(ButlerWrightLampson)。

1993年獲獎,貢獻方面:計算復雜度理論

1994年獲獎,他的重大貢獻在于通過實驗和研究,證明了實現(xiàn)智能行為的主要手段在于知識,在多數(shù)實際情況下是特定領域的知識。 1994年度的圖靈獎由兩位人工智能專家分享,其一是聲名卓著的愛德華·費根鮑姆(Edward Albert Feigenbaum);另一位是后起之秀的雷伊·雷蒂(Raj Reddy)。

1994年獲獎,他的重大貢獻在于通過實驗和研究,證明了實現(xiàn)智能行為的主要手段在于知識,在多數(shù)實際情況下是特定領域的知識。 1994年度的圖靈獎由兩位人工智能專家分享,其一是聲名卓著的愛德華·費根鮑姆(Edward Albert Feigenbaum);另一位是后起之秀的雷伊·雷蒂(Raj Reddy)。

密碼系統(tǒng)和程序檢驗先驅,計算復雜性理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三十屆(1995年)圖靈獎得主。

1996年授予Amir Pnueli 圖靈獎,以表彰其在計算機科學中引入時序邏輯的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工作,和其在編程語言和系統(tǒng)驗證方面的突出貢獻。

1997年獲獎,最著名的就是鼠標的專利。另外他的小組是人機交互的先鋒,開發(fā)了超文本系統(tǒng)、網(wǎng)絡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先驅;并致力于倡導運用計算機和網(wǎng)絡,來協(xié)同解決世界上日益增長的緊急而又復雜的問題。他被冠為“鼠標之父”。

1998年獲獎,他提出了資料方塊、鎖定顆粒等概念。他亦有份開發(fā)Windows Live Local。

1999年獲得圖靈獎,他在20世紀60年代初只有29歲時就主持與領導了被稱為人類從原子能時代進入信息時代的標志的IBM/360系列計算機的開發(fā)工作,取得輝煌成功,從而名噪一時。以后他作為硬件和軟件的雙重專家和出色的教育家始終活躍在計算機舞臺上,在計算機技術的諸多領域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wǎng)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