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微信朋友圈里各種拉票活動讓人不勝其煩,“萌娃評選”拉票集贊、“幫忙砍價、零元購機”等等,朋友圈里也暗藏騙局?!短焯?15》聚焦本周消費投訴熱點。
央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隨著微信用戶的激增,越來越多的不法之徒將目標瞄準了微信用戶,國外代購、愛心信息、虛假客服等等都可能藏有騙局,甚至搶個紅包都可能造成財產損失。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朱巍,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胡鋼參與了節(jié)目的討論并作出了分析。
有媒體報道,90后女孩小翁參加了福州易行數碼科技公司發(fā)出的iphone6手機微信砍價活動,通過大量轉發(fā),最后以4300元砍得一部iphone6手機。嘗到甜頭的小翁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親朋好友。在砍價成功后并幫大家墊付了18部手機的錢,可沒想到一部手機都沒收到,而自己準備嫁妝的近8萬元全都打了水漂。據了解,和小翁有同樣遭遇的,還有200多人。
這種微信“砍價”是一種什么樣的營銷方式?騙局是怎么設下的?
胡鋼:總體上來說,它是通過網絡的方式,讓很多人來參與,讓你感覺很簡單,填點自己的個人信息或者少量付一點錢,或者讓朋友一起來做什么事,可能就是按幾下就能獲得很大的收益。這種行為當然不排除一些商家在特定時段對于特定商品或者服務的短時促銷行為,但是更有可能被相關的詐騙分子所利用。所以網上的這種行為我們要慎重參與,尤其是不要輕易泄露自己的個人身份信息,還有個人財務信息。對于這種所謂的小便宜,適當遠離可能比較保守,但也許是一種可靠的方式。
朱巍:微信現在已經變成最大的、最普遍、最流行的即時通訊工具,它已經變成了生活的一種方式,這就是一個大的數據庫,廣告商就會想辦法來嵌入到微商的微信營銷之中。據我所知,微信屬于自媒體,自媒體廣告是否立法,現在還在困惑之中?,F在微信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這種營銷大概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它轉發(fā)過來信息我直接點“砍價”,它會自動吸收我的名字;還有一種是要自己重新注冊,這種要額外小心,因為它既然需要重新注冊,就說明它沒有跟微信建立對接的關系,它只是把微信做為一個平臺,把你的個人信息轉到另外一個平臺上去。那么這個時候消費者上當受騙能不能找微信平臺呢?我個人覺得是不可以的。因為微信作為一個技術中介,每天有各種信息在上面,它沒有主動審查的義務,這種時候只能寄希望于找到這個騙子了。
微信朋友圈里還經常發(fā)布“生病求獻血”、“貧困求捐款”、“幫忙找孩子”等傳遞正能量的文章,但這些看似“正能量”的內容,也可能暗藏詐騙電話。朋友圈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電話、銀行卡號等信息。 對這類情況,消費者怎么破解?
胡鋼:有愛心是人的本性,非常值得弘揚。在網絡時代的求助的信息,有些顯得不是特別急難險重的,不妨稍微等一兩小時或者等個幾天,也許它的真實性就顯露出來了。我們稍微慎重一點,對于我們的愛心來說是一種保護,也是一種激勵。同時我們也提醒一下有些人,如果你在網絡這種公共場合散布虛假信息,那么可能涉及多種罪名,包括馬上生效的刑法修正案九,利用信息網絡散布虛假警情等信息,有可能承擔刑事責任,而不僅僅是行政責任或者簡單民事賠償責任。
逢年過節(jié)或者過生日通過微信發(fā)紅包很常見,但紅包也能成為詐騙手段。記者了解到,常見的微信紅包詐騙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微信AA紅包詐騙,不法分子利用文字游戲把“AA付款”偽裝成“AA紅包”,利用部分用戶對微信AA收款功能的不熟悉,誘導轉賬。第二種則是將“紅包大盜”手機木馬偽裝成微信紅包,竊取手機用戶的銀行卡號等信息。它設計的頁面跟微信錢包十分相似,點擊后界面會提示輸入一個密碼,輸入后會出現一個“恭喜你成功領取紅包多少元”,不知情的人會真的以為領取到了紅包,其實在不知不覺中,用戶銀行卡內的余額可能就已經被盜走。消費者應該怎么應對?
朱?。侯I紅包支付密碼,這不是胡說嗎?這就缺乏常識了。我覺得紅包很有意思,它變成一個生活方式,領紅包是一種單方接受受益的行為,怎么可能要求你的銀行密碼呢,這個行為肯定是假的,如果在你手機里出現了,我推薦首先卸載微信,把木馬病毒殺一下,然后再使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