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10月31日電 (記者 唐朝楊)日本神戶大學山岳會會長井上達男10月31日在拉薩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和日本神戶大學登山隊組成的中日大學生聯合登山隊已于27日成功登頂位于西藏納木錯附近海拔約6500米的人類未登峰帕達日峰。
據井上達男介紹,今年是日本神戶大學山岳會成立100周年,100年來,山岳會曾派出眾多登山探險人員到喜馬拉雅、南美、北美等地,找尋新的探險地,“西藏山峰資源豐厚,但大部分還未被攀登過,我們找尋了很久,最終這次選取了帕達日峰。”
井上達男說,日本神戶大學山岳會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上世紀80年代就簽訂了登山合作協議,于是雙方決定成立聯合登山隊。據了解,此次聯合登山隊共有隊員16名,大部分為兩校在讀學生,其中中日雙方各有一名女隊員。
“我們19日就抵達了山腳,但帕達日峰屬念青唐古拉山脈六千米級山峰中攀登難度最大的一座,且需新建營地、運送物資,直到27日才最終完成登頂。”井上達男說,其間不少隊員還遭遇了“高反”等困難。
65歲的井上達男1986年就曾攀登過位于西藏山南地區的洛扎縣庫拉崗日峰,2009年又登頂了諾尼峰,“1986年和我們一起登山的還有現在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
井上達男回憶,日本登山起步早,有先進的登山設備和技術經驗,然而日本缺乏高山資源,中國特別是西藏高山資源豐富,所以日中登山界很早就展開了合作,“現在西藏登山隊可以提供非常專業的登山服務,我們現在可以完全依靠他們。”
“日中雙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需要更多的交流才能解決分歧,登山過程中,我們共同協作,特別是在遇到困境之時,我們更加需要互幫互助,才能最終登頂,我想這是我們兩所大學聯合登山最為重要的內容。”井上達男認為,這次聯合登山讓日中雙方隊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在山頂一起合影,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隔閡。”
22歲的松村是第二次入藏,去年他曾作為小分隊一員前來探路,“因為歷史原因,日中之間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當和中方隊員一起相處后,我們會發現彼此都很友善,登山過程中也都值得信賴,我認為,我們年輕一代的這種交流對于日中友好非常重要。”
據井上達男介紹,受神戶大學邀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也曾三次前往日本,共同攀登山峰。(完)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