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10月2日電 十一國慶黃金周來了,很多朋友都會選擇出門旅游。闔家出行,其樂融融,的確是一種享受,但是在旅行中,總有那么一些常見“騙局”煞風景。小編在此總結(jié)了一些常見的騙局,大家讀完防騙手冊,再去出門“嗨”吧!
【出行前】
1、微信點點贊 就有免費游?
【招數(shù)】微信集“贊”送旅游,實是 “零負團費旅游券”的變種。旅行社通過多次強迫游客購買價格水分超高的商品,以賺取高額回傭及支付游客的旅行支出。
【點評】天上不會掉餡餅,出行需謹慎。
【騙局示例】在查證過程中,記者發(fā)現(xiàn)此類集贊活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集贊通過審核后游客仍需繳納“導游費”和“司機費”;一種是集贊旅行中必須進店,否則便需交納幾千元的旅游費用。
2、機票退改簽 卡里錢沒啦
【招數(shù)】準備乘飛機出行的市民在出行前收到稱“您訂乘的航班因飛機故障取消,請及時與本公司聯(lián)系,辦理退票或者改簽手續(xù)”的短信,而一旦按照短信提供的“官方電話”進行退票或改簽后,這些乘客銀行卡里的錢便會不翼而飛。有時騙子會先退返小額費用,再騙取大額銀行卡余額。
【點評】接到此類航空公司退改簽的電話后,自己一定要再通過114或者航空公司官網(wǎng)查看,核實看是否為真正的客服電話,是否存在航班延誤改期等問題;航空公司如要退錢,也只需要提供銀行卡號就可,并不需要你拿著銀行卡去柜臺去轉(zhuǎn)賬,也不需要提供所謂查賬收到的短信驗證碼,更不需要什么銀行卡核實清查。
【騙局示例】吳先生預訂飛機要回廣州去,沒想到當日凌晨他接到一條短信,稱他所要乘坐的飛機無法正常起飛,需要退改簽,并留下一個400開頭的電話,說是上海航空的,要吳先生立即聯(lián)系。吳先生回撥短信中留下的電話,一位女子接起電話問是要改簽或者退票,吳先生說退票。女子要走吳先生提供的銀行卡號,并讓他報出卡里余額。吳先生告知對方自己的銀行卡信息及余額后,對方先退了200元延誤費,后又退了600元機票費。當日凌晨5點30多分,吳先生一張卡上的97萬余元全部被轉(zhuǎn)走,另一張里面的79萬元也通過網(wǎng)絡被刷走了。
3、自駕上高速 小心碰瓷黨
【招數(shù)】高速路“碰瓷黨”多使用奔馳寶馬等高檔車輛,瞄準中高檔車、女性司機和外來車輛進行“碰瓷”,人為制造出類似碰撞的響聲,讓目標車主誤以為兩車發(fā)生了碰撞,索取錢財。
【點評】遇到可疑車輛和人員,千萬不要怕麻煩接受”私了”,想辦法記住對方車號牌和車輛特征,及時報警。
【騙局示例】廣東省某市有一“豪車碰瓷團伙”,由于好賭且手頭拮據(jù),便相約開豪車上高速碰瓷,先后在湖南、湖北、江西、陜西等地作案18起。他們一般會有意在高速車輛較少且偏僻的路段,尋找檔次較高、一人駕駛的車輛,然后駕車尾隨,由坐在副駕的鐘某用彈弓將吃剩的橄欖核彈射至前車尾部,同時猛踩剎車制造刺耳的剎車聲,誤導前車司機以為發(fā)生了事故,借機實施敲詐。
【旅途中】
1、土特產(chǎn)打粉 賣出天價來
【招數(shù)】黑心導游帶游客進店購物,買一些“土特產(chǎn)”,并稱必須打成粉末食用。打粉過程中動手腳,使得本就高出市價的“土特產(chǎn)”賣出天價。
【點評】購買土特產(chǎn)要進正規(guī)商店購買,避免上當受騙。
【騙局示例】某游客參團來到某著名景區(qū)旅游,在一土特產(chǎn)店中,該游客按照8元一克購買了一些瑪咖,店方說必須打成粉末,但是打成粉末后重量突然變成了兩斤多,共花了9024元。他在回家后上網(wǎng)一查,原來瑪咖就幾十元一斤。
2、低價一日游 全天在購物
【招數(shù)】非法一日游廣撒廣告,以低廉的價格吸引游客,隨后帶游客進店強制消費,且實際游覽地和宣傳不符。
【點評】小心“低價團”騙局,低廉的價格往往對應著的就是強制消費。
【騙局示例】以北京一日游為例,王府井等繁華商業(yè)區(qū)多見“一日游”的小廣告。這些不正規(guī)的旅行社以低價將游客引誘上車后,并不能實現(xiàn)此前承諾,宣傳單上多個景點只在車上“遙看一眼”,并不下車瀏覽,還有強制游客進店消費的情況。
3、鈔票缺個角 搓錢別上當
【招數(shù)】收銀員將鈔票“撕角”并藏在手指縫里,迷惑消費者上當,最終實施詐騙行為。
【點評】該騙局有四個步驟,常發(fā)地為火車站或汽車站旁的小商店。第一步,消費者購物付錢時,收銀員會趁其不備將其中的一張錢撕掉一個角,然后開始和消費者糾纏,讓消費者在錢包里找找;第二步,消費者下意識地把錢包拿出來查看,此時,小賣部的收銀員會搶過錢包,假裝幫忙尋找缺失的錢角;第三步,當收銀員搶過消費者的錢包,會快速地把里面的紙幣全部取出來,然后假裝幫忙尋找的樣子,用手將紙幣收攏成一沓,豎著在柜臺上抖幾下,大拇指會快速下滑,將幾張紙幣搓落到柜臺里的地面上,而隔著柜臺,消費者根本看不出來。第四步,抖完錢后,收銀員會將錢整好再交還給顧客,然后還充裝好人說,“算了,實在找不著我們就想辦法到銀行去換了”。而在火車站或汽車站的乘客,多是來匆匆去匆匆,當時沒留意,待顧客走遠將搓出的錢幣再收起來,顧客再找回來也很難說得清。
【騙局示例】孫女士一家在小店遭遇“搓錢”騙局。孫女士說,她拿出100元給了店里的收銀員,她記得遞給對方的是一張完整的錢,可收銀員拿著一張缺角的百元鈔票告訴她說錢缺角了,讓她在錢包里找一找錢角。“我拿出錢包翻了翻,沒找到,他說讓我把錢拿出來抖一抖,我照做了,還是沒有。”孫女士說,就在這時,收銀男子突然快速從她手里把錢拿過去,先抖了抖,然后攤在手下方的臺面上,劃開看,仍沒找到,他便把錢還給孫女士。就在孫女士低頭往錢包里裝錢時,男子突然稱找到錢角了,開始找錢。孫女士錢包里的6000元變成了4000元。
4、寺廟天價香 買時要留意
【招數(shù)】有一些“野導游”以廟中香燭昂貴為由,向游客推薦周邊香店高價香燭,購買后的游客進廟時卻發(fā)現(xiàn)自己買貴了,且寺廟“謝絕自帶香燭”。
【點評】佛門清凈之地也出現(xiàn)了騙局,為了打擊欺騙游客的野導游,減少安全隱患,一些寺廟已經(jīng)謝絕自帶香,憑門票可以免費領(lǐng)香祈福。
【騙局示例】曾有媒體報道,有調(diào)查記者來到靈隱寺,一下車,便遇到了“熱心指路”的大姐,這位大姐既沒有景區(qū)工作證,也沒有出示導游證,一聽說記者來進香,便熱心地領(lǐng)到了一個店家內(nèi)買香。記者一路跟著這位大姐,卻沒有達到靈隱寺,而是來到了靈隱寺景區(qū)內(nèi)的另一座寺廟—法鏡寺。雖然這里也能上香,但前來靈隱寺的游客確實被騙了。法鏡寺門口,有明文提示,寺廟規(guī)定游客不能自帶香火入寺。而記者花700元買的香燭,在當?shù)厝丝磥砗喼本褪翘靸r。按正常價格,700元買的香,兩個籮筐都挑不完。據(jù)了解,靈隱寺景區(qū)內(nèi)的八大寺廟施行文明進香。不允許游客自帶香火進入寺廟,游客可憑借門票,在門口換取三炷香。如此看來,被騙游客花費成百上千乃至上萬元買香,實在冤枉。
5、一碰就破碎 “古董”賠高價
【招數(shù)】街邊攤販暗設機關(guān),游客一不小心,就會打碎“高價古董”。
【點評】游客游覽時需留意,跟貨品保持一定距離。
【騙局示例】在某攤點購物時,一些攤主專門把貨品擺成三角形,只要游客一伸手拿看,貨品就會倒下,而擺在下邊的東西多是他提早安排好,現(xiàn)已壞了的。攤主會稱這是多么值錢的古玩,并要求賠償。
6、入鄉(xiāng)須隨俗 小心進圈套
【招數(shù)】利用“民俗”作為賣點進行斂財。
【點評】游客前往某些特色民俗地區(qū)旅行時,可實現(xiàn)上網(wǎng)做功課,避開“民俗騙錢局”。
【騙局示例】某個“風俗風情村”,有少女坐在地上守株待兔,見有男游客來了就拉起手來跳兩下,然后索要錢物;有的“風俗婚禮”幾乎就像劫持,“新娘”強行把游客拉入“洞房”,“新郎”不把錢給夠甭想出“洞房”。(孝金波、陳燦)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shù)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天津都市網(wǎng)或相關(guān)權(quán)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quán)論,依法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