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源于信任的缺失,要想消除送禮焦慮還需在坦誠交流的基礎上重建信任。
“小學入學,你不意思意思啊?”近日,江蘇南京有家長反映孩子上學被索要禮金。有記者探訪發(fā)現(xiàn),很多民工子弟學生不是當?shù)貞艏iL開口就說:“對不起,你要給我們意思意思。”記者調(diào)查屬實并向有關部門反映后,張口索財?shù)男iL被就地免職。
收受家長禮金的教師不是沒有,但如這位校長一般膽大妄為的卻很少見。不僅公開索財,而且毫不避諱地把收來的煙酒堆在桌上。不僅明確“指導”記者應該“意思”什么,而且當著記者的面與其他家長討價還價。作為一所公辦學校校長,支配著國家投入的教學資源和辦學經(jīng)費,卻如此無視黨紀國法大搞錢權交易,實在令人瞠目結舌。
公開索財?shù)男iL只是個案,無須過分解讀。不過,校長索財卻又不僅僅是個人私事,而更關乎教育的現(xiàn)實影響。校長是老師的榜樣,教師是學生的榜樣。今天有索財?shù)男iL,明天就可能有索財?shù)慕處?,將來也可能會有索財?shù)膶W生——當教師們看到校長索禮,還能堅定拒絕家長的紅包?會不會想到也要對校長“意思意思”?當學生們知道校長、教師的關心是因為接受了家長的“意思”,難道不會對其將來的成長抹上陰影?
作為一種具體職業(yè),教師與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其他崗位并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也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但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是學生。教師的職責除了教書,更有育人,這就決定了對教師的道德要求必然高于其他職業(yè)道德。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這既是對教師的贊譽,其實更應該看作是對教師的鞭策。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明確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廉潔奉公,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主動索取家長錢財?shù)慕處熆隙ㄊ巧贁?shù),但他們敗壞了整個教師群體的形象,也讓無數(shù)家長陷入了要不要送禮的焦慮之中。日前有媒體報道,上海一位家長給教師送紅包被拒,教師的一句“來日方長”讓其絞盡腦汁,最后不得不到朋友圈中求助大家解讀其中的含義,令人啼笑皆非。按理說,“來日方長”本是個推脫用詞,可當“來日方長”遭遇“意思意思”,其中的意味無疑曖昧了許多,家長的焦慮自然也多了些現(xiàn)實的理由。
值得重視的是,對送禮現(xiàn)象的焦慮并不只是家長的專利。一方面,許多家長并不想給教師送禮,卻因為擔心孩子不受重視不得不對教師“意思意思”。另一方面,很多正直的教師其實也在為如何不傷家長面子地拒禮大費腦筋。收禮不符合自己的本意,不收又擔心家長多疑,甚至還得為自己的推脫會不會引起家長“來日方長”式的聯(lián)想而糾結不安。本來大家都并不認可的送禮行為,卻因為相互的不信任而變得更加復雜。
所以,要打擊校園腐敗,遏制教師或者學校領導的收禮現(xiàn)象,除了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把師德建設與對權力的約束結合起來,還要重視家長的焦慮情緒對送禮現(xiàn)象的不良助推作用。其實,焦慮源于信任的缺失,信任的缺失導致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猜疑和誤解。要想消除送禮焦慮還需在坦誠交流的基礎上重建信任。作為家長,要相信絕大部分老師的正直敬業(yè),不對老師盲目懷疑。作為學校,更需要在平常的班級管理中,做好對家長的信息開放。作為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打消家長的疑慮。家長們實實在在看到了教師的努力,看到了教師對每位學生平等地付出,自然也就不會對教師做出不情愿的送禮行為了。(■劉楚漢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wǎng)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