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這一定是世界上最悲傷的小學作文
今天,推薦一篇小學作文,一篇世界上最悲傷的小學作文。文章的作者名叫苦依五木(筆名柳彝),一個來自大涼山的小學四年級彝族小姑娘。
一個多月前,新華社記者范敏達曾深入大涼山,近距離接觸了許多如苦依五木般的孩子,他用圖文的形式,記錄下了“不幸中依然保持純真、貧窮中依然渴望學習”的孩子群像。

大涼山歸來
昨晚,一位在大涼山支教的朋友分享了這篇四年級彝族女孩的作文,看完后心疼、心酸,情緒全無,整個人都不好了。
令我糾結(jié)、難過的不僅僅是這個名叫苦依五木的孤苦女孩的命運,還有大涼山,這片美麗卻又貧窮的大山里,千千萬萬個孩子的命運。
我從大涼山回來已經(jīng)快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來,每每一閉眼就看到孩子們黝黑的面孔、明亮的眼睛。那是世間最天真、最好奇、最真誠的眼神,也是最懵懂、最無知、最空虛的眼神。
端午節(jié)那天,我和幾位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大橋鄉(xiāng)中心校支教的年輕人一起來到爾其鄉(xiāng)甲拉村,和在甲拉支教的兩個小伙子一起過端午節(jié)。

甲拉村小位于村子地勢最高的地方,原本是一間廢棄的土坯房,豎起一面國旗,便成了一所能容納30多個孩子的小學。

我們抵達這里的時候,支教老師孫杰正在給孩子們補課。走進教室,30多雙眼睛突然齊刷刷地回頭望著我,那些眼睛在僅靠一盞白織燈照明的昏暗的教室里熠熠發(fā)光。
版權(quán)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quán)均屬天津都市網(wǎng)或相關權(quán)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quán)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