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衡陽市祁東縣歸陽鎮,一個小孩在幫著收集歸陽唐家窯樣本。圖/瀟湘晨報通訊員張興國
湖南江邊小鎮發現千年古窯 爐火傳承400年/圖
“天下太平”印紋盤。圖/瀟湘晨報通訊員張興國
通過多處走訪,考古專家們在歸陽鎮發現了大量的標本。碗、碟、杯、盤、盞、盅、缽、壺、瓶、爐、盂、硯滴、碾槽、蹍輪、器蓋、罐、網墜……種類就有20余種。
在裝飾方法方面,早期遺物較為簡單,到晚期已發展得豐富多樣。印花題材包括植物、動物及文字等。常見植物有蓮花、菊花、水草等,動物以游魚為主,文字有“福”、 “金玉滿堂”、“福壽嘉慶”、“天下太平”、“太平”等。
因為在該窯址發現的多個器物刻有“唐家作號”等類似文字,且當地現今仍有很多唐姓居民,當地老百姓和收藏人士都稱之為“唐家窯”??紤]到重名風 險較高,考古專家將其命名為“歸陽唐家窯”。“可大大提高該窯址的辨識度,同時也可提升歸陽鎮的知名度。”張興國說。
歸陽唐家窯價值重大,但目前還沒有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張興國建議,盡早將其公布為相應級別的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豎立界樁,成立保護組織,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當地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嚴厲打擊盜掘現象。
此外,還應當編制考古工作計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遺存單位進行考古發掘,深入揭示歸陽唐家窯的內涵與價值。編制歸陽唐家窯總體保護規劃,加強對遺址的保護和利用。、
歸陽鎮檔案
徐霞客到歸陽那天汗流浹背
歸陽鎮的位置可謂得天獨厚。在這一帶,蜿蜒曲折的湘江形成一個大反“S”形的彎道,貌似一幅天然的太極陰陽圖。兩岸地形平坦,成為自古以來歷代先民所樂居的良土。小鎮可考的歷史幾乎可以追溯至商周。
據文物普查資料,歸陽鎮文物分布十分密集,有商周時期的唐家祠堂遺址,戰國的油子皂墓群,漢代的洲上遺址等。2001年5月因衡昆高速公路的修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歸陽半邊山江西嶺發掘了漢晉古墓18座。
據元代熊夢祥《析津志·天下站名》記載,元代這里已是湘潭至邕州驛道上的重要驛站之一歸陽站,偉大的科考探險先驅、被“驢友”尊為“游圣”的徐霞客 在《楚游日記》中也記載了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四月二十四日他從河州驛行舟入泊歸陽驛的詳細行程,那是蒸汗如雨、皓日如爍的一天。明清兩代的歸陽 是“雜沓舟車,懋遷靡已,有聚有散”且設有市巡檢司的重要市鎮,與白水市一并有“金歸陽銀白水”之稱。
考古專家在野外調查中,發現了一個印有“太平年造”的印花碗。從裝飾與裝燒方法看,其年代應不早于北宋晚期,不會是北宋早期太平興國年間的產品。“太平年造”應該只是一種吉言款。
張興國說,或許可以來這樣解釋:經歷過靖康之難以后,丟失半壁江山的大宋王朝對太平的需求是如此熱切,以至于“太平”成為一種裝飾主題,成為民眾普遍的祈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