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網(wǎng) 訊 每日新報記者 王祖凌 不用課本,也不用鉛筆,就能完成課堂教學。學生人手一個平板電腦,隨時可以與老師互動,老師也能實時收到教學成果反饋,為學生私人定制因材施教的方案。昨天,濱海新區(qū)博才小學“電子書包進課堂”向10多所兄弟學校進行教學展示。
昨天上午,博才小學三年一班的學生展示了“電子書包進課堂”的教學模式。來上課的學生沒有帶課本,沒有帶文具盒,每人課桌上只有一個平板電腦,教室的黑板中間鑲嵌著一個70英寸觸摸式大屏幕。授課教師李婷婷提前讓孩子們將《月球之謎》這篇說明文進行了預習,要求學生搜索與月亮有關的詩句、故事,并通過QQ群、微信發(fā)給自己。她將學生們的“作業(yè)”編輯進了課堂內容,在大屏幕上與全班學生分享。在《數(shù)字編碼》的數(shù)學課上,學生們根據(jù)老師的指令操作,平板電腦顯示出了搜索出的身份證號碼,大家一起討論身份證的號碼組成。而當王淑妍老師將課堂練習題發(fā)送到平板電腦上時,學生們便開始答題并提交答案。王老師實時接收到這些答案,對答錯的同學進行指點。
作為新區(qū)最早投用“電子書包”的學校之一,博才小學目前在四五年級進行了試點教學,并逐步對全校開放。校長楊德敏介紹,“電子書包”讓課堂輕松活躍。根據(jù)收到的課堂反饋,老師會調整教學側重點,可根據(jù)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wǎng)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