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莫讓藝術風華掩于歷史流沙
——專家呼吁為清末著名秦腔編劇大師李干臣作專題紀念
中國甘肅網1月1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 (記者 安君吉平) 近日,記者從蘭州市秦腔博物館秦腔專家李智處了解到,青城,千年古鎮,昔日戲曲文化繁盛,曾走出頗具傳奇色彩的秦腔編劇大師李干臣。他所創作的《桃花淚》,是秦腔有史以來唯一一部獲得美國芝加哥萬國博覽會創作大獎的作品。然而,由于流傳較少,這座古城遺憾地缺失了對這一段輝煌的展示。專家呼吁,以李干臣事跡及其平生所遺留的著名劇目為重點,搜集青城遺留的秦腔文化資源,展現當年輝煌。
“青城,昔日因盛產水煙而商賈云集,曾存在7座古戲樓,戲劇演出紅極一時,是各路戲班的匯集地。這對于一座小鎮是非常少見的??梢姰敃r這里戲劇文化的輝煌,當地人們對它的熱愛。”市秦腔博物館秦腔專家李智這樣告訴記者。“據有關資料顯示,青城曾存7座古戲樓,分別是青城西會館戲樓,建于明天啟年間,二層磚木結構。材補殿戲臺,位于青城鄉城河村,是明萬歷年間由巨石圍砌筑土而成,鄉人俗稱為石合子。菩薩殿戲樓,建于清嘉慶年間,二層木結構。青城城隍古戲樓,位于青城鄉青城村城隍廟內,建于清乾隆十八年。二層磚木結構,是青城最大的戲樓,外來戲班來青城的第一臺戲須在名臺上演出。還有東會館戲樓,二龍山和建于明崇禎十二年的龍王廟古戲樓,這些古戲樓因歷史原因多數已經消失。
雄厚的經濟實力,為青城的文化發展提供了支撐。明清兩代,這里走出了眾多的進士、舉人、秀才,僅僅進士就考了十幾個。著名的秦腔編劇大師李干臣就是這些佼佼者中的一位。他從小酷愛秦腔,經常出入戲院,熟知秦腔的生、旦、凈、末、丑各個行當,這為他日后進行秦腔劇目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所創作的《桃花淚》是迄今為止,國內編劇界在國際上獲得的最高獎項。而他的一生也頗具傳奇色彩。
提起秦腔編劇大師李干臣的故事,著名秦腔專家李智如數家珍。李干臣,原名楨,字干臣,榆中青城人。從1915年到1935年的20年間,他先后寫下了《桃花淚》、《閨閣緣》、《魚水緣》、《五色棒》、《重圓鏡》、《虞侯傳》等約20種秦腔劇本。這些劇本都有著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由他創作的戲劇名篇《桃花淚》,搬上舞臺后,立即引起轟動,迅速在大江南北走紅。1934年,這部作品在美國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上榮獲大獎,當時的評價認為,這部戲宣傳了歷史,發揚了正義,是最符合時代要求的最佳劇目。獲獎后,當時的國民政府大量印發《桃花淚》的劇本,并將它列入了愛國主義教材中??箲鸨l,全國上下的力量都被動員起來抗敵報國。李干臣被寧夏省主席馬鴻逵邀請到銀川。馬鴻逵對他很是尊重,讓他在覺民社任編劇,為大眾編寫愛國主義題材的劇目。在銀川李干臣分別編寫了《東窗記》、《商人救國》、《馬到成功》、《漢奸榜樣》等,直至1948年前后,他才回到青城,于1952年去世。
李干臣一生創作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秦腔文化發展史上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可是一代大師生平留下的資料卻很少。照片、文書底稿都不見蹤影,僅在青城留有一座老宅,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和痛心。不過,即便這樣,數年前,中央電視臺仍專門來到青城,在李干臣的故居拍攝專題片,也算是對這位文化名人的一點告慰。
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對民族和國家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產生過重大影響的人物;在地方發展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研究地方歷史時不可缺少的人物;“地方特色文化”的杰出代表,與當地百姓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人物,文物部門可以對其遺存文化及故居進行保護。這種保護既可以專門騰出紀念館進行展示,也可以利用故居,甚至是在不影響故居的“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進行??梢圆扇《喾N類型、多種形式的措施,通過歷史文化名城、名街等方式,將尚未列入文保單位的名人故居納入保護范圍。
相關鏈接
《桃花淚》是李干臣依照春秋時期晉楚兩國爭霸的背景而創作的劇本,故事講訴了春秋時,息侯夫人與蔡侯夫人為姊妹。蔡侯聞息夫人長得很美,就趁她路過時,迎入蔡宮調戲。息夫人很生氣,回來后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息侯。息侯知道后非常生氣,就勸說楚伐蔡,擄蔡侯。誰料狡猾的蔡侯以息夫人貌美說楚王,楚王不但放了蔡侯,而且出兵抓了息侯夫婦。見息夫人貌美,楚王為她筑了桃花宮。夫人卻三年不語。楚王為討夫人歡心,又討伐蔡。最后,息夫人夫婦雙雙自盡而亡,楚王只好命人將他們埋葬。
文章來源:中國甘肅網-蘭州日報 責任編輯:劉昱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天津都市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天津都市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查看所有評論正有(0)人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